绣花张 秀芳华
艺之巧拙因乎心 心之巧拙因乎境
中国明清古绣收藏第一人
点翠之美
绣花张带你开启锦绣之旅
点翠之美
古玩杂项
气韵古瓷
  • 花马面
  • 云肩片
  • 缂 丝
  • 补 子

大清咸丰年正龙马面

吉祥八宝富贵花马面

八吉祥盘金龙马面

大清光绪年蝶恋花马面

大清嘉庆年三蓝绣龙马面

狮子滚绣球马面

三蓝平安富贵花马面

大清光绪福叠马面

大清咸丰打籽绣挂蝶绵绵马面

大清光绪平安富贵马面

花马面

马面裙是中国古代裙装很重要的一种,最早起源于辽代契丹人,历经辽朝至民国,明制马面裙和清制马面裙差别相仿。按照西式裙类的名称,这种式样造型的女裙,称“间隔裥裙”。

明代马面裙较为简洁,两侧的褶大而疏,为活褶。有没有任何装饰的马面裙,有装饰底襕的,有装饰底襕+膝襕的裙子。和清代马面裙不同的是,明代马面裙不重视马面的装饰,多与裙襕一体。

清代马面裙较为繁复,褶子细密,有多至百褶的,褶为死褶,一些马面裙褶间还有镶边。清代马面裙重视马面的装饰,多用刺绣的等方式装饰马面。

上袄下裙,为明代女子装束经久不衰的典型搭配。马面裙或褶裙搭配上袄称袄裙。明代妇女下裳主要着裙,妇女四时的穿著几乎没有一处能够离开裙子。裙以两片共四裙门的马面裙为主,这样的形制,在南宋已初现端倪,明代则进一步发展为在裙子两侧打褶,中间有一段光面,此即“马面”。在马面裙的裙底以及膝盖位置饰以格式纹样的宽边,称为“襕”,极具明代女裙风采。与各式的或长或短上衣搭配,成为“袄裙”或“衫裙”,如此两截穿衣的特征,并一直贯穿于后世。

蝴蝶云肩

大清光绪年八仙人物如意云肩

大清光绪年和美如意云肩片

光绪年间五福临门云肩片

仕女云肩

大清光绪年蝶恋花盘金云肩片

大清光绪花蝶云肩

大清光绪花蝶云肩

光绪年间合欢如意云肩片

大清光绪年祥瑞五福如意云肩片

云肩片

云肩,常用四方四合云纹装饰,并多以彩锦绣制而成,晔如雨后云霞映日,晴空散彩虹,故称之谓:云肩。云肩,在汉民族服饰文化中,是一种独特的服饰款式,装饰图案内涵丰富,符号的艺术语言,数字的喻意,文化底蕴哲理深邃 云肩也叫披肩,多以丝缎织锦制作,大多数云肩用四个云纹组成,叫四合如意式,还有柳叶式、荷花式等等,上面都有吉祥命题,例如富贵牡丹、多福多寿、连年有鱼等等。明清的时候流行很多,大多都在婚庆喜宴等场合使用。

云肩是从隋朝(581-618)以后发展而成的一种衣饰,它围脖子一周,佩戴在肩上。到清代(1644-1911)时,云肩普及到社会的各个阶层,特别是婚嫁时成为青年妇女不可或缺的衣饰。发展到后来,云肩多在岁时节令或婚嫁时佩戴。云肩的形式多为“四合如意”形,也有条带状。云肩的制作一般做成两层八片垂云,每片云子上或刺绣花鸟草虫,或刺绣戏文故事。一件精美的云肩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绣成,其工艺之精巧,令人赞叹。云肩的绣制有各种各样的针法,如挽针、接针、滚针、松针、钉线、打子、圈金、抢针、齐针,样式也较为繁多。图中的云肩出自中国中部的河南省,所绣为如意云纹形,图案有人物、花鸟、桥梁等,针法细密,色彩丰富而典雅,曲线流畅婉转,不失为民艺精品。

云肩的形成历史,秦汉以前的文献尚无有关文字记载,从服饰款式看,其当受北方游牧民族观念的影响,是外来的服饰样式。其图象资料,最早见于敦煌隋代壁画,已经中国化的观音菩萨身披云肩。云肩,在汉民族中盛行,至迟在唐宋时期,上层贵族社会服饰已经流行“五云裘”衣,云肩盛装了。云肩,隋唐时虽披在外来的菩萨肩上,却与本土文化道家思想关系密切;虽然来自外来民族服饰文化,却由于崇拜天的意识内因,化为我用,从而成为“天人合一”空灵恢宏的民族服饰文化典范。~~~云肩片“天人合一”的文化创意~~~~

云肩的构想,与中国建筑的意境一致,审美情趣,脉脉相通。譬如,中国古代宫廷建筑,讲究四方四合,直到明、清建筑带有宗教祭天的天坛,典型地象征了中国“天圆地方”的造景观念。云肩的整体造型,打开来,从平面图观看,外圆内方,象征天圆地方;立体地观看,穿在人的身上,云肩上刺绣的“一年景”四季花果,四周垂吊着绿色长穗,恰似大自然的森林一般,笼罩住人的主体,给人的感知,和天坛建筑一样,也有“天人合一”的深刻内涵~~云肩片的构想~~~

每件云肩都各自有一个主题,都离不开人们对爱情、婚姻的美好祝愿。

大清光绪缂丝文官补子

缂丝

缂丝,又称“刻丝”,是一种经彩纬显现花纹,形成花纹边界,具有犹如雕琢缕刻的效果,且富双面立体感的丝织工艺品。宋元以来一直是皇家御用织物之一,常用以织造帝后服饰、御真(御容像)和摹缂名人书画。因织造过程极其细致,摹缂常胜于原作,而存世精品又极为稀少,是当今织绣收藏、拍卖的亮点。常有“一寸缂丝一寸金”和“织中之圣”的盛名。

缂丝是丝织工艺的一种,又称“刻丝”、“克丝”等,以“通经断纬”为基本技法,即以本色丝作经,各色彩丝作纬,根据纹样的轮廓或色彩的变化采用不断换梭和局部回纬的方法织制图案。

中国缂丝的实物最早可追溯到唐代。1973年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唐墓曾出土一件几何纹缂丝带子,长 9.3厘米,宽 1.9厘米,用草绿、墨绿、橘黄、中黄、黄棕、白等色丝缂织而成。日本正仓院保藏的奈良时代留传下来的织绣品中,也有唐代的缂丝,其中一件异兽忍冬莲花纹缂丝,缂织技艺已较成熟。

大清光绪缂丝文官补子

文官七品补子

大清光绪文官七品补子

补子

补子又称胸背,简称补, 指中国明朝及清朝、朝鲜王朝、越南黎朝至阮朝、琉球国官员服装上,位于胸前和背后的方形装饰。不同等级的官员补子的图案不同,而文官和武将的补子又不同。文官的补子的图案用飞禽,武将的的补子用猛兽,成语“衣冠禽兽”即来源于此~~~什么是补子~~~

饰以禽兽纹样来区分官员等级的方法最早源于唐代女皇武则天时期。在此之前的官服多采用佩印绶制和色制,是以佩饰的数量和服装的颜色等来区分等级。武则天把饰有动物纹样的绣袍赐给文武官员,以此来作为品级官位的区别。这种创意一改朝服等级的形象,使人一看便知~~~补子的由来~~~

清代的补子直接袭于明朝,但也有所发展和变化,二者的主要区别,首先在于型制上。明代补子施于袍,清代补子用于褂。明服为团领衫,前胸补子是完整的一块,清服是对襟褂,前胸的补子被一分为二。明代的补子既有单独缀织到补服上的,也有事先直接织绣在补服上的,清代则为单独织绣成后再缝缀到补褂上的。明代的补子大约40厘米见方,清代的补子稍小,约30厘米见方;再有就是明代的补子多以红色等素色为底,金线绣花,清代的补子则是以青、黑、深红等深色为底,五彩织绣,色彩艳丽。明代补子四周多为光边,清代补子四周加工精细,多采用花边,并具有装饰效果。明代文官四品以下的补子,多绣有一对飞禽,清代的禽兽均绣单只。

明朝与清朝补子的区别

文官缀绣的补子图案分别为:一品为仙鹤,二品为锦鸡,三品为孔雀,四品为云雁,五品为白鹇,六口若悬河为鹭鸶,七品为鸂鶒,八品为鹌鹑,九品为练雀。武官缀绣的补子图案分别为:一品为麒麟,二品为绣狮,三品绣豹,四品绣虎,五品绣熊,六品绣彪,七品绣犀牛,八品与七品相同也是绣犀牛,九品绣海马。~~~文武官补子的图案~~

清代的补服制度严格,任何人不得逾越。年羹尧的儿子因穿了四团龙补服一项,在给年羹尧定罪时,就有这一项:“非其人,不得服其服,顺礼也。

缀绣在清代官服上的补子,是识别官员等级的一种标识。它只不过是绣工的复杂程度和颜色的差别。补子随着官职而存在,且受到朝廷的限制,不能大量制作。因此有极高的工艺价值和历史价值。如今,它已成了一种珍贵的文物藏品

补子的收藏价值

制作这些补子的机构,是皇家专门织造绸锦缎的织造衙门。皇家织造衙门聚集了天下的能工巧匠,他们用各种绣丝彩料,运用和继承精湛的织绣技术手法,织绣出了誉满天下的传统服饰。这些补子如今已成了珍贵的文物和艺术珍品了。

很多时候古人使用的鸟名并不是很准确,甚至不一定是指一种鸟,而是一类鸟,比如清朝文职补子一品仙鹤和二品所绣锦鸡,究竟是哪种鹤以及哪种锦鸡都并未详加说明。所以我认为对于古代鸟名,很多时候不能太较真,古人对鸟类的分类和鉴别比较模糊。如果定要弄个分明,提供一些资料:韩学宏所著的《唐诗中的鸟类》一书中认为,鸂鶒是凤头潜鸭,它又名紫鸳鸯。鸂鶒在很多古人诗句中都出现过,杜牧、杜甫都有诗句提及。李时珍说,鸂鶒比鸳鸯大,喜欢成群活动,毛色以紫为主。故名紫鸳鸯,李白的“七十紫鸳鸯,双双戏庭幽”指的就是鸂鶒。 供你参考。但个人认为,对于古人的鸟类名称,不必太过仔细,连很多工笔画的鸟都不准确,中国人讲究神似。

大清咸丰年点翠头饰

大清光绪年框裱花蝶连连点翠发簪

多子多福点翠发簪

蝶恋花点翠发簪

福从天降点翠发簪

福寿绵延点翠发簪

点翠

翠,即翠羽,翠鸟之羽。点翠是中国一项传统的金银首饰制作工艺,是我国传统的金属工艺和羽毛工艺的完美结合,前蜀的牛峤在《女冠子》词中这样描绘:“緑云高髻,点翠匀红时世。”

曾经,点翠只盛行于宫廷官宦富豪人家,普通百姓是无缘享受的。《红楼梦》中也有对众位诰命夫人点翠首饰的描绘,可见点翠的高贵稀有。陈子昂曾为此写:多材信为累,叹息此珍禽。 如今,翠鸟已是国家保护动物,而点翠工艺已经失传。于是留传下来的品相完好的点翠饰品,可以说都是万中取一,价值连城的珍品。南朝的梁简文帝曾写出《东飞博劳歌》:“谁家总角岐路阴,裁红点翠愁人心。”汉代以后王公大臣(即官在“执政”以上人)之妻称夫人,唐、宋、明、清各朝还对高官的母亲或妻子加封,称诰命夫人。在明清之际,五品以上的官员,如果功绩超群都有机会得到皇上的封赠命令,就是诰命。而六品以下的官员所得到的则被称为敕命。

虽没有宝石的绚烂华丽,却自有一种艳丽拙朴之美,点翠工艺是金银器的优美巅峰之作,以高超细腻的工艺,体现了东方饰品的精细含蓄之美。 点翠工艺是金银器的优美巅峰之作,以高超细腻的工艺,体现了东方饰品的精细含蓄之美。

其制作工艺极为繁杂,先将金、银片按花型制作成一个底托,再用金丝沿着图案花型的边缘焊槽,在中间部分涂以胶水,将翠鸟羽毛巧妙地黏贴在金银制成的金属底托上。点翠作为首饰戴在头上,不仅起到美饰发鬓的作用,簪头还有托物寄情的寓意和表达心声意愿的美好追求。此欢喜和美点翠发簪还镶嵌以红珊瑚、琉璃、蜜蜡等宝石玉石,愈发显得典雅高贵

大清光绪年镂雕西湖美景木雕

框裱钗头凤

框裱云锦香囊

手绘兰莲花

纳纱香囊

大清光绪框裱花篮青花瓷盘

民国地契

大清光绪年荷塘趣木雕

文玩杂项

古玩习惯上又称杂项。古玩范畴里面,除陶瓷外,可供上手把玩的工艺藏品,包括青铜器、玉器、家具、绣品等,都可称为杂件。杂件中的竹、木、牙、角雕、砚台、紫砂壶、珐琅器等,主要兴盛于明代中期以后,清乾隆时期各种杂件工艺品的工艺制作达到了顶峰。杂件收藏种类最多、形制最奇、工艺最精、范围最广,赏玩魅力无穷,增值潜力无限。杂件收藏,趣味在一个“杂”字。

明正德 青花缠枝花卉纹罐

清嘉庆 青花留白龙纹高足杯

清光绪 仿康熙青花鸟大罐

清光绪 仿康熙青花五彩人物“加官晋爵”故事凤尾尊

清光绪 青花缠枝宝相花花盆

清 哥釉贯耳杏圆瓶

清道光 青花麒麟送子卷缸

清道光 青花缠枝莲卷缸

气韵古瓷

明正德 青花缠枝花卉纹罐
这件青花罐直口,短束颈,鼓肩,弧腹内收至胫部外撇,砂底。整体纹饰布局繁密有序,共分五层。器外壁底部饰为缠枝莲花纹。颈部饰一周朵云纹,肩上分别饰大小如意云头纹各一周,大如意云头内饰吉祥八宝。腹部为八宝纹饰配有阿拉伯文,整体图案生趣盎然,描绘得栩栩如生,青花呈色浓淡相宜。

清嘉庆 青花留白龙纹高足杯
高:9cm 高足杯属藏传佛教礼器,明永宣两代皇帝均笃信佛教,亦曾命官窑烧制礼器赏赐予藏传佛教寺庙,高足把杯,足中空,杯口微外撇。足靶起竹节式凸棱。外壁青花地留白双龙戏珠纹饰,足节处绘“卍字”“同心结”及蕉叶纹,全器胎釉滋润细腻,留白处明净肥润,相互映照,熠熠生辉。

清光绪 仿康熙青花鸟大罐
高:31cm 此罐造型端庄,短颈,丰肩,圆腹,圈足。肩饰折枝花卉,罐身主山石花鸟图,鹊鸟嬉戏,下承变体莲瓣纹,构图疏朗有致,笔意生动传神。青花成色雅致,层次分明。底书“康熙年制”四字楷书款。此类大罐盛行于清顺治、康熙时期,青花发色一般均有晕散,形成一种大气磅礴的水墨画效果。釉面温润如玉,器腹通景绘花鸟纹,白描为主,流畅的线条穿插有序,青花设色浅淡雅致。匠师用分水技法表现出青花色泽与纹饰的层次感,清新明快的色阶变化所产生的韵律美,使瓷绘纹饰获得了水墨画一般鲜明、生动、传神的艺术效果。

清光绪 仿康熙青花五彩人物“加官晋爵”故事凤尾尊
高:42cm 尊撇口长颈,圆腹渐收,近足处外撇,双层台圈足,造型挺拔,为标准康熙时期凤尾尊之形。尊口沿处绘几何弦纹,颈部及腹部主体分别以五彩通景绘制“加官进爵”人物故事图,身着官服之人坐于凳上,旁有仆人服侍,其下两个童子分别手捧官帽和爵杯奉上报喜童子手捧官帽、金爵的场面,人物形神兼备,笔意生动传神,自由洒脱之态。其五彩彩色深厚堆垛,鲜明透彻,绘画线条劲健有力。器身绘加官进爵人物图,寓意“加官进爵、步步高升”。构图疏密有致,造型饱满大方,颇为难能可贵。达到了色分五彩的艺术效果,且该器绘画精细,彩料保存完好,为同类凤尾尊中珍品。

清光绪 青花缠枝宝相花花盆
直径:31.5cm 高:36cm花盆圆形,宽沿,敞口,深腹,浅圈足,底有一圆孔。里施白釉,底部无釉,体量硕大,造型挺拔,极具气势。花盆外壁以青花装饰。口沿下为如意花卉纹,花瓣作圆心,若有一眼,十分夺目。腹部绘缠枝宝相花花绘,枝蔓卷叶繁复,花朵姿态各异,竞相绽放。下腹近足处饰蕉叶纹,花盆主题纹饰层次分明,繁而不乱,上下留有空白,从而使整个画面显得疏密有致,青花发色浓艳而不炫目,笔意苍雅古朴,浓淡相宜,层次宛然,与釉色相衬,愈臻乎妙境。清宫花盆样式丰富,材质多样,且不同材质花盆功能不一,分工明确,瓷质花盆为实用器,主要供后寝生活区与各处皇家园林使用。此件花盆线条优美流畅,造型气势恢宏,器身纹样与寻常御窑器如铺首尊、赏瓶等如出一辙,且清代花盆因底部留孔不书款识,故此品无款。

清 哥釉贯耳杏圆瓶
此瓶为方器,直口,长颈,鼓腹,腹心突起杏圆,两侧设贯耳,通体施仿哥窑纯色釉。此式贯耳方壶摹自宋代官窑样式,始自雍正,盛于乾隆,属仿古之佳器,彰显了雍、干二帝钟情于哥窑的文人性情。其瓶式端庄敦实,古朴典雅,釉汁厚润,开片自然,于穆穆之中透出高贵雄浑之气。此瓶更是历数百年风霜而精光未泯,自有赵宋纯色釉之品格,为陈设花器。

清道光 青花麒麟送子卷缸
此件卷缸为唇口,口部下沿微凸起弦,腹下渐收,底部内凹形成圈足。器型端庄稳重,胎体厚重坚质,釉色肥厚白净。通体绘青料翠蓝,分水自然,绘一童子手执如意骑于麒麟之上,后随行执幡童子,另有人物数组立于庭院栏杆之处,整体描绘了麒麟送子的典故,尤为生动。卷缸亦为「画缸」,为文人墨客书房陈设的大型实用器,器型与鱼缸的区别在于口沿造型和整体器形的不同。古代文人雅士对精神生活的追求与营造达到极致,书斋画室陈设尤其讲究人与器物之关系,故在笔墨纸砚的基础上施展创造力,衍生出无数文房用品,卷缸就是其中之一。卷缸属文玩一类,多用作书房陈设与书画容器,故名“卷缸”。

清道光 青花缠枝莲卷缸
此缸唇口,口部下沿微凸起弦,腹下渐收,底部内凹形成圈足。器型端庄稳重,胎体厚重坚质,釉色肥厚白净。腹部中体绘青花缠枝莲纹。画工细腻流畅,笔法飘逸,发色自然。卷缸亦为“画缸”,为文人墨客书房陈设的大型实用器,器型与鱼缸的区别在于口沿造型的不同。

联系我们

4008-093-393

4008-093-393

商务合作

marketing@zhangstextiles.com

marketing@zhangstextiles.com

职业机会

最新招聘职位

最新招聘职位

关注我们

绣花张新浪微博

绣花张新浪微博

绣花张微信服务号